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849075.html?fr=qrl3
絕對估值一般是用未來收益法估值,就是對未來收益進行預測,然后折現。
相對估值有市盈率法、市凈率法、收入乘數法。
1、其中常用的是市盈率法,這個比較簡單,就是用每股凈收益,乘以市場上同類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市盈率=股價除以每股凈收益的比值),就可以了,適用于凈收益未正,β接近1的公司。
2、市凈率法就是每股凈資產,乘以市場上同類公司的平均市凈率(市凈率=股價除以每股凈資產),適合凈資產較大,初期收益較小的企業。
3、收入乘數法用得較少,就是每股收入乘以平均收入乘數啦
你是要股價估值的話呢!就是市盈率乘以每股收益就是合理股價!多了就溢價,少了就是低估!市值就是把股價乘以總股本!
你的傭金不足5元 一律按照5元收取
DCF估值的本質還是來自于“金錢的時間價值”這一金融的基礎概念。金錢具有時間價值,是基于人們希望現在而不是未來取得金錢,因而當金錢用于存款或投資時,理應獲得利息,這樣,金錢的未來值(future value)應大于現值(present value)才行。而未來值與現值之間的系數就是折現率。
DCF之所以比P/E估值更可靠就在于P/E的E受會計影響非常大,E并不等于。DCF最重要的三個變量是:流、折現率、流的時間。而DCF的局限性就在于這三者的準確性問題。
首先,公司不能周期性太強。因為對周期性太強的公司無法準確預測周期的變化,也就無法預測流的變化。而假設一個平均數字則無法反映公司的運營本質。
其次,公司不能處于重大變化中,如并購重組等。并購中的協同效應很難計算。因為就連管理層都難以真正搞清協同效應。聯想并購IBM PC的設計協同效應為每年2億美金。最后不了了之,成為了一筆糊涂帳。另外,公司情況重大變化后,風險也與以前不同,所應用的折現率也不同。
總之,預測未來很不靠譜。DCF需要對未來5-7年的流進行預測。如果公司在未來有重大變化,這種預測就會離現實很遠。但是,DCF并不只是一個估值工具,而是對一個企業運營建立的一整套模型。DCF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用來進行各種測試實驗,看看未來的各種變化對企業的影響。有了各種測試,對企業的估值大致范圍就有了更準確的認識。
.DCF屬于絕對估值法,是將一項資產在未來所能產生的自由流(通常要預測15-30年)根據合理的折現率(WACC)折現,得到該項資產在目前的價值,如果該折現后的價值高于資產當前價格,則有利可圖,可以買入,如果低于當前價格,則說明當前價格高估,需回避或賣出。
2.DCF基礎
各年流現值 = CFn / (1 R)????????n 其中R為折現率,n為哪一年 CFn為CFn (1 g1)????????n
高增長后的永續增長現值 = CFn (1 g1)???????? /R-g2 其中CFn是最后一期高增長的流,g2是永續增長率
3.DCF估值方法的簡化及運用
設快速增長期為10年,現值公式:
PV10=FCF1/(1 D) FCF2/(1 D)2(次方) ……FCF10/(1 D)10(次方)
其中PV10代表十年現值,FCF1代表年1自現流,D代表貼現率
10年之后的永續現值公式:
PPV= FCF10 x(1 G)/(D-G)/ (1 D)10(次方)
其中PPV代表永續現值,G代表成長率
就是說我們要是能推算出前10年的自現流,再確定一個適當的貼現率,就得到了10年的現值然后再確定一個永續成長率和貼現率就得到了永續現值兩者相加就得到了總現值
4. DCF公式簡化:
熟悉估值的人對這個公式一定很熟悉:股票價值=FCF/(r-g) 其中FCF表示下一年產生的預期價值,r是折現率,g是穩定增長期的增速。該公式就是著名的高頓模型。公式的使用條件是評估的對象比較穩定。。。
但是事實上,通過對該公式的改造,就能得到計算若干階段價值的簡便方法。
公式如下:股票價值=FCF1*(1-(1 g1)^10/(1 r)^10)/(r-g1) FCF11/(r-g2)(1 r)^10
這就是高頓兩階段價值模型的使用方法。DPS11表示第十一年的預期值。g1是高速階段的預計增速,g2是穩定階段的增速。^10表示十次方。。。前半部分是高速增長期,后半部分是永續年金值。